盛煌娱乐资讯

诺贝尔留下的钱为啥一直花不完?

  2023年的各项诺贝尔奖近期陆续揭晓了,比如物理学奖是颁给了“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”的几位科学家。太前沿了,咱也看不懂是啥意思,还是来八卦一点我们能懂,又对我们有一点启示作用的吧。

  我们知道每年会发出六份高额的奖金,表彰那些在物理、化学、医学、文学、人类和平事业和经济学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。六份奖金数额是相等的,莫言那一年领了750万,换句话说,那一年颁发的奖金总额有4500万人民币,差不多有半个小目标。

  这笔钱,除了其中六分之一是瑞典央行提供的(因为经济学奖是上世纪中叶,瑞典央行自己加进来的),其他的都得从当年诺贝尔留下的遗产基金中提取。诺贝尔奖已经发了120多年了,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,这钱怎么一直都用不完?难不成诺贝尔比老王还有钱?

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希望大家有耐心一点,我们需要稍稍讲一点诺贝尔的生平,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前因后果,才能够对这件事有完整的理解。

  诺贝尔和爱迪生一样,拥有着人类之中稀有罕见的才华,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。比他们牛的科学家多了去了,但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,并受到市场热捧的,则是凤毛麟角。科学研究和经营企业这两种才能属于不同的领域,很少有能够重叠到一起的。

  诺贝尔这辈子最大的发明,是硝化甘油炸药,这又得从他牛逼的爹说起。诺贝尔他爹老诺贝尔是穷苦人家出身,但是非常聪明,年轻时自学成才当上了建筑师,却又有着一颗不羁放纵爱发明的心。

  老诺贝尔在他们家后院研究火药的配方,不出意外地发生了意外,随着砰的一声巨响,附近几家的房子都被炸得摇摇晃晃。警察叔叔随后上门,禁止他再从事这类危险的活动。老诺贝尔仍然不肯死心,在老婆的支持下离开了瑞典,跑去俄国发展。

  诺贝尔和他的两个哥哥,便由他妈妈一个人拉扯长大。不过诺妈妈也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人,从小给了他非常好的教育。苦熬了几年后,老诺贝尔在俄国已经混出了名堂,他在圣彼得堡办了一家军用器械制造厂,赶上俄国人天天跟土耳其打仗,生意好得要命。

  诺妈妈欢天喜地地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圣彼得堡团聚,三个男孩子已经到了十来岁的年龄,在老诺贝尔的带领下,一边研究火药,一边学做生意,中间诺贝尔还被送到美国留过两年学。

  他们家的厂子,巅峰时代雇佣了一千多人,不过随后就走了背运。1856年,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吃了败仗,新上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痛定思痛,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改变,其中大的改变是包括废除农奴制,小的则是要实现军火的进口化,不再采购国产的落后器械。

  老诺贝尔手里拿着一堆订单,有的已经生产了一半,俄国一句话就给取消了,一分钱都不赔。

  老诺贝尔气坏了,可是能有啥办法,这甲方爸爸是真惹不起。厂子宣布破产,一家人收拾收拾就回了瑞典,老诺贝尔也安享晚年去了。

  不过创业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,诺贝尔事实上就是继承了老爹的这一份事业,并且把它发扬光大。

  当年的火药是黑火药,爆炸的威力不高,还一堆黑烟。诺贝尔一直捉摸着怎样提升炸药的威力,他跟他爹都发现硝化甘油是更猛的炸药材料,不过要落地变成产品,有很多技术环节需要完善。比如怎样引爆,怎样保证运送和保存过程中的安全,怎样调配更强的威力等等。

  诺贝尔不但是实干家,也是个融资的小能手,他甚至能够打动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来给他站台,说服法国银行给他贷款。经过了许许多多成功或失败的实验,终于开始量产硝化甘油炸药。因为威力巨大,采矿、开山修铁路、殖民侵略等各方面业务,都对新式炸药有着巨大的需求,因此生意一开始就很红火。

  不过早期的硝化甘油炸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,理论上,它需要高温、撞击的情况下才会被引爆,但因为负责运送、保存和使用它的人,对硝化甘油严重缺少了解。有的人竟以为那是一种润滑油,用来浇在车轮上,有的人随随便便把它往地上扔,因此事故频发,很多人不慎被炸死。

  连诺贝尔的弟弟都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炸死了,这件事给诺贝尔造成了巨大的阴影,一辈子都没能完全摆脱掉。

  诺贝尔费了很大的力气,才成功说服他的客户继续相信他的产品,他的工厂一度移到了一艘船上,在湖中间飘着,免得又把谁家给炸了。在这种极度不利的情况下,诺贝尔竟然还有办法拉到新的投资,在德国的克鲁梅尔拿到了地,兴建起新的厂房。

  诺贝尔反复进行研究,终于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:把75%的硝化甘油和25%的硅藻土混合到一起,不但威力倍增,还大大增强了安全性,再怎么猪操作也不能随便把它弄爆炸。这便是达纳炸药,一款把诺贝尔推向人生巅峰的拳头产品。

  达纳炸药确实是跨时代的产品,它的销路极好,诺贝尔申请了专利保护,一边在欧洲好多个国家,西班牙、意大利、瑞士、葡萄牙等开起了分公司,一边到处打专利官司,收拾各种仿制的厂家。

  诺贝尔巨大的财富就是在这些年里逐步累积起来的。他家的人都很有生意头脑,除了被炸死的小弟没能发挥才能,两个哥哥也在俄国的高加索做起了石油生意,并且做得很大。这股子聪明能干,勤奋顽强的劲头,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不过下面另一个事,就是负面的教训了。诺贝尔虽然事业巅峰,但是感情婚恋方面一直不顺。少年时代有过情投意合的女朋友,不过那位姑娘不幸早逝,没有成家。另一段对他影响至深的恋情,又是一个错误的选择。

  那时候诺贝尔已经是事业有成,四十岁出头的中年大叔了。他的新女友索菲亚只有二十岁出头,长得非常漂亮,但傻里傻气,性格上跟诺贝尔也根本不是一路人。诺贝尔的人生信条是勤奋工作,造福世界,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;但小姑娘只想吃喝玩乐,过个奢华糜烂,轻松快乐的人生。

  诺贝尔看透了大家并不合拍,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,两个不合适的人处起了对象,随后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痛苦。对诺贝尔来说,索菲亚不是好的人生伴侣,不能帮他管家理财,也无法在他辛苦疲惫之时,给他安慰和帮助。

  我想过来人都会明白,在感情和婚姻里,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性格和三观得合拍。合拍时琴瑟和鸣,1+1大于2;不合拍时狗跳鸡飞,啥也不用谈了。

  年轻人谈恋爱时要有定力,一定要搞清楚这些关键要素,不能随随便便让上脑的精虫给忽悠瘸了。诺贝尔英明一世,在婚姻这件事上也犯起了大糊涂。

  两人同床异梦,越走越远,索菲亚出轨不断,四处举债,诺贝尔只能跟在后面四处填坑。诺贝尔下半生郁郁不乐,没结婚没子女。

  不过也正因为他没子女,后来才会有诺贝尔奖。诺贝尔年老时,在考虑身后如何处理自己巨量的财富。后来就想到一个办法:他一生热爱科学、文学与和平,希望他所攒下的财富,在他逝世后能够继续帮他实现这些梦想。

  于是便立下了遗嘱:用他的遗产成立一个基金会,进行“安全证券”的投资,把每年收益所得平均分成5份,奖励前一年中在物理、化学、医学、文学与和平方面,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。

  诺贝尔当时的遗产有3500万克朗,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15亿,他把其中的400万赠送给了亲戚朋友,包括那位索菲亚,剩下的3100万用于设立基金会。

  首先,15亿而已,不算多吧,王校长,啊不,王多鱼表示,我一个月就能给败光。怎么就能发一百年发不完?

  其次,什么叫“安全证券”?你是不是没见识过我们家A股啊,还安全证券呢,两年就给你投没了。

  诺贝尔逝世后,围绕遗嘱和如何处理他的财产的问题,的确产生了非常多的争论。瑞典就说了,诺贝尔这老小子到底哪国人啊,胳膊肘怎么往外拐,奖也要奖给瑞典人啊。还有那个什么和平奖,凭啥让挪威人来评?

  瑞典那些文学院科学院也不高兴,诺贝尔又没先和我们打招呼,凭啥就把这重任交我们头上啊,要我说不如把钱直接捐给我们算了。

  他的一些亲戚朋友也非常不满,感觉自己钱分少了。那位索菲亚威胁说,要是不给她分多点,她就把她和诺贝尔的来往通信全部给发表了,吓得执行人赶紧给她多发了几十万。

  吵吵闹闹了好久,最后才由瑞典国王出面来拍扳:按诺贝尔的遗愿来执行。因此,从1896年诺贝尔逝世,一直拖到1901年,首届诺贝尔奖才颁发了出去。首位获得物理奖的,就是那位发现X光的伦琴。

  按诺贝尔的遗愿,他的钱变成了一个基金,这种基金叫“永续基金”,意思就是,你只能花它利息收益的那一部分,不能使用本金,确保不会花着花着就没了。因此,诺贝尔奖的奖金其实是浮动的,要是那阵子基金收益高一点,那一年的奖金就多点。要是收益不行,奖金就少点。整体上的目标,大致是希望奖金的数额能相当于大学教授20年左右的薪水。

  为了安全,这个基金一开始只买债券、政府公债这些,坚决不买A股不买房。瑞典政府因为没分到便宜,有些气不过,就使劲薅诺贝尔基金的羊毛。你做投资是不是得交税啊,收个10%不多吧?

  有一阵子瑞典每年从诺贝尔基金收的税,把发出去的奖贝尔奖奖金还多,快把基金给收倒闭了。后来时间一长,诺奖贝尔奖越来越成气候,瑞典终于也要脸了,1946年之后,就不再对它征税了。

  诺贝尔基金的投资门路,后来也越玩越宽,配置越来越丰富,买了些股票,还买了点房子。我截个图给大家看看,不过不要随便参考:

  基金的投资所得,大约10%加到本金里;54%发给每年的获奖者;36%用来给工作人员发工资,还有颁奖那几天请大家撸串唱K。

  一百年里起起落落,有时混得好一点,好时混得差一点,扣除掉通胀因素之后,实际的总值,比起诺贝尔逝世时,本金大约是增长了1.5倍,这个成绩算不算厉害,就看各位胃口了。

  当然更重要的事情是,诺贝尔物理、化学和医学奖,的确激励了许多科学家奋力前行。钱是小事,主要是荣耀大。文学奖跟和平奖有时候就瞎胡闹了,但那也没办法,诺贝尔也无法预料到这个。

  不管怎么说,诺贝尔奖确实正如诺贝尔所希望的那样,为增进人类的福祉带来了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