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煌娱乐资讯

竹子林真的有竹子吗?关于深圳那些有趣的地名你知道多少?

  深圳无疑是一座“高大上”的城市。作为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经济特区,深圳城市化的历史并不悠久。因此,市内的诸多地名,从一开始就保持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遗韵,显得不是那么雅致、洋气。例如“上不去”(上步区)“下不妙”(下步庙)等。更有一些地方,本来就没有正经的名字。深圳市内地标的命名史,其实也是深圳城市的成长史,见证着深圳人奋斗的足迹,凝聚着深圳人的智慧和创意。

  1988年12月14日,《深圳特区报》刊登了深圳市国土局发布的一条征集令,邀请广大市民给福田新市区一带开始修建或规划中的16条道路起名字。一个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些地名的兴起。当年的征集令,如今已成为这个新生城市的成长见证。深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城市,她的一切都是深圳人创造的结果,包括新生的地标的名称和动员市民给深圳各条道路起名字,都是改革的创举。

  如果你在深圳中心城区生活、工作,有没有听说过“上步”这个地名?没错,这就是此刻你脚下的这片土地的曾用名。

  早期的深圳,曾经有一个叫“上步管理区”的“区”,简称“上步区”。当时,“上步区”下辖的一个村子叫“下步庙”。当“上步区”和“下步庙”连在一起读时,其谐音就变成了“上不去,下不妙”,于是就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。因此,后来行政区域规划调整时就干脆弃之不用,改叫又好听又吉利的“福田区”。据悉,上步区成立于1983年9月15日,东界为红岭路,南界为深圳河,西界为车公庙甜水坑,北界为莲花山公园和笔架山,总面积68.8平方公里。1990年9月,上步管理区撤销,原区域设立福田区。

  与此类似的,还有宝安机场。早期深圳的机场叫黄田机场。因为机场所在的地方是宝安福永黄田村。按照国家民航总局及国际航协的规定,每个机场都必须取一个具体名字,一般以机场建设地命名。深圳机场因建在宝安区黄田村,所以最初定名为黄田国际机场。可是很快就发现许多潮汕、福建和台湾等闽南语系地区的乘客有意见。原来,“黄田”用普通话读没事,假如用闽南话读就会与“黄泉”的音很接近。对于比较注重传统的闽南语系人来说,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,所以他们意见很大,甚至不愿意从这里乘机或降落。

  因此,2001年10月,在上报中国国家民航总局并经其同意之后,深圳把“黄田机场”改名为“宝安机场”。“宝安”与“保安”谐音,含有“保护平安”之意。其实这样一改,更加简洁明了地点明了机场的位置。

  在深圳飞速发展的过程中,除了公开征集地名外,有些市民耳熟能详的地名源于特区“拓荒牛”们的就地取名。

  位于福田区的“竹子林”就是一例。现在的竹子林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域,高楼林立,有地铁、客运站,非常繁华,可就是见不到成片的竹子,给人感觉有点名不副实。那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?

  1982年的秋天,国务院、决定派遣2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。那时候,现在的竹子林一带还是名为黄牛垅的一片坡岭,本来是没有人居住的。这里成为了前来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基建工程兵们的基地。

  当年,黄牛垅是个小山坡,坡上长有大片野竹子。于是,基建工程兵们就地取材,竹子成了基建工程兵们的“建材”:竹竿做成梁和柱,竹篙当成墙皮,油毡加上竹叶就是屋顶,他们用竹子搭建起一排排竹棚,作为他们的家。竹棚的生活非常艰苦,还经常有老鼠和蛇出没。因为当时深圳有个非常出名的宾馆叫做“竹园宾馆”,所以喜欢苦中作乐的基建工程兵就给新家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——“竹叶宾馆”。

  每当基建工程兵外出办事,搭车返回驻地时,都会习惯手指着远处那片竹子林给司机看,说“我在竹子林下”。这么多基建工程兵及他们的家属,一传十,十传百,竹子林的名字便叫开了。后来,随着深圳的飞速发展,这个流传于口头的地名就成了这一带的正式地名了。如今,它的本名黄牛垅已没多少人知道了,竹林也早就没了,唯有“竹子林”这个地名和关于它的故事将继续存在下去。这个地名将永远提醒着深圳市民: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,不能忘记最初那些开拓者和建设者付出的汗水。

  一般来说,给城市道路命名是政府部门的事,市民对此无权过问,更不用说由市民来为其命名了。可是30年来,深圳市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面向社会公开为一些城市道路征集名字。例如,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之外,单是近年来,全市范围内就有:2015年5月8日至5月22日,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光明管理局面向广大市民,对全市十三个重点片区之一的光明凤凰城范围内的28条道路,开展有奖征集路名活动,并承诺对每个最佳路名的命名者给予奖励。2015年8-9月,坪山新区将坪山中心区的63个地名点面向公众有奖征询命名,总奖金达15万元。其中包括57条道路。2018年4月16日-20日,深圳市规划国土委龙岗管理局面向社会各界,为深汕公路(双龙站-建设路口)征集道路名称,并承诺将给予最终采纳的命名方案5000元的奖励。

  除了道路以外,深圳一些公园也面向社会公开征名。例如,2016年3月30日-4月20日,龙华新区观湖办事处面向全社会,对位于龙华新区观湖办事处新田社区的石皮山公园(原暂定名)开展名称有奖征集活动;2016年12月16日-28日,深圳市城市管理局面向社会各界人士,公开为位于深圳市中心区(CBD)北中轴线上的深圳CBD北中轴城市公园(暂定名)有奖征集名字。2017年8月29日-9月30日,宝安区城市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有奖征集宝安大道-创业一路路口四个节点公园的名字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曾公开征名。2010年9月16日,一条面向社会公众的消息,受到深圳市民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:悬赏万元,面向社会,公开为高达441.8米的“世界第八、深圳第一高楼”——位于深圳市罗湖区蔡屋围的一座新建地标性超高建筑征集名字。最终,经专家评审团严格、认线”这一名称脱颖而出,拔得头筹,获得万元大奖。

  深圳建市30多年来,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,许多当年的山地丘陵被夷平,大片水田也被填实,建起了工业厂房、住宅、写字楼等。在这个发展过程中,通过各种方式产生了许多新地名。

  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学虎表示,深圳是个快速成长的城市,所以有许多地方建好之后都还没来得及正式命名,比如说许多新建的道路和公园。“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,发动市民广泛参与,为这些新建的道路、公园和地标建筑取名字,那可以让市民有一种参与感。而对这些道路、公园等公共设施来说,也有显著的宣传效果,可以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其中,提升社会公众对这些公共设施的关注度,同时也提升社会公众对于这些标志性建筑、道路和公园的认知和认可。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”

  不管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地名,还是建设者们就地取名,这些新的地名都见证了深圳的成长,它们的产生过程都体现了深圳是一座飞速发展的新生城市。著名作家冯骥才在《地名的意义》中写道:“城市是有生命的。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义,也就是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义。”“如果说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代号,那么这城市的生命密码就在其中。”确实,对于深圳来说,这些地名都具有生命的意义,它们身上铭刻着这座新生城市从无到有、飞速成长的“生命密码”。

  龙华新区民治大道853号有一个叫“牛栏前”的地方,听地名第一反应会联想到牛棚。事实上,牛栏就是客家人所说的牛棚。

  这个地名源于清朝康熙迁海展界后,粤东地区的客家人迁过来后,随便取的一个地名,没想到竟然一直延续到现在,并成为当地一个正式地名。

  公明有个地方叫“猪婆山”,周边还有“猫山”、“马山”、“马头岭”、“蛇头坳”、“牛颈根”,各种动物命名的地名凑在一起,有种动物园的即视感。

  大脑壳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,位于福田中心区与龙华北站商务中心区之间,是深圳城市核心中轴线上的“绿色明珠”。龙华区已将开发大脑壳山列入“一中轴九片区”的发展规划,未来大脑壳山将成为深圳的“太平山”,建设好后北眺龙华,南望福田。

  “ 八卦岭”这个名字让人浮想联翩,难道这里曾有过八卦阵或地形像八卦?不过这个地方无论是从地型地貌,还是历史人文来看,似乎都与“八卦”八杆子也扯不上关系。

  据历史记载,笋岗北面有个牌榜山,八卦岭就在牌榜山的山脚下。按照古汉语的发音规则,八卦与牌榜同字母(即同声母)、同音。因此,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的音讹,从而得来的地名。

  在龙岗区,有一些颇为无厘头,它们分别是:布吉街道的“三联村”;横岗街道的“四联村”;龙岗街道的“五联村”;坪地街道的“六联村”。三联、四联、五联、六联,名字听起来给人很近的错觉,实际上它们并不近。

  据说是1949年金钟国成立后,地方政府把小村并成大村,所以这三四五六个自然村分别联合组成了“三联村四联村五联村六联村”。此外,龙岗还有“爱联”、“南联”。

  深圳光明新区东发路附近有个东坑,龙岗区有个西坑和南坑,东坑、西坑、南坑还差个北坑。

  除此以外,还有桔坑、樟坑、金银坑、甘坑、黄阁坑、公坑、横坑、库坑、杨梅坑、鹤坑……各种坑。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处处是“坑”的城市。

  听说解放前居住在南塘村的村民,经常到东门附近做买卖。由于深圳夏天多阵雨,一些从皇岗、布吉那边挑过来的布,经常会被雨淋湿。曾经的深圳中学体育场是个小山丘,村民把这些布料拿到这个小山丘上晾晒。每当晒布的时候,五颜六色,尤为壮观。后来,这个小山丘被称为晒布岭,人们扛着布去晾晒的道路,被称为晒布路。

  每次听沙头角,都会感觉到一阵杀气,因为“沙头”与“杀头”谐音,听起来就像“杀头角”。其实沙头角名字来源于“日出杀头,月悬海角”这句诗。后来乡民选句子中的字给这个地方命名,便有了沙头角的称呼。